《金刚经》智慧学习(4):何为着相?

·

,

《金刚经》中提到过不要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普通人会着相吗?当然,比如说搞科学研发的,论文被引用量是多少?自己的成果能换来多少钱?又有多少荣誉能够加身?

论文的引用,只不过是真理被引用,不是你这个人被引用。

从大乘佛教找原因

佛陀时代,修行者需要勤修戒定慧。首先持好戒、然后修定、最后得到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断烦恼的武器,有了智慧,你就解脱了。

然而,修行者中有学霸,也有学渣。正如一个最优秀的单位里有优秀员工,也有不合格员工。用优秀员工的解决方法是无法解决不合格员工的具体问题的。

换句话说,《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和《道德经》有所相似:不执着,或者是顺其自然。

不执着“解脱”,或者彻底放弃解脱,彻底死了解脱的心,你才能得到般若。

六祖惠能的话解决“着相”

“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核心理念。无相,无我是一个关键要素。

有的人要追求佛教的义理,即硬核佛学。他们会依照佛经中的条文去修持,修的修的都感觉不像是正常人了。比如说有的佛教徒最后要断绝自己的俗家的所有关系,认为如果和他们在一起,会导致“情执”,如果要修行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就必须从这个关系中解脱。

众生对解脱的幻想是真实的,对解脱的追求是真实的。因为,世间就是苦。修行修的是什么?

明知世间众生皆苦,而且这种痛苦不可能有任何减少,但真正的修行者,应当不放弃减少众生痛苦的心。这才是大乘佛教的奥秘所在。

换句话说,放下内耗,接纳现实,活在当下。只要不放弃追求,这本身,便是人生的智慧。

《太上玄门早坛功课经》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尘劫有尽,我愿无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