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智慧学习(3):真谛与俗谛到底指的是什么?

·

,

无论走进哪个佛教寺院,供各位善信所领取的经书上面,大多会标有“佛说XXX经”。而绝大多数佛经都是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

什么叫做“如是我闻”?用大白话说就是“这件事是我听佛说的”。为什么都是“听说”?很多人因此有怀疑。但起码这些经书大部分都还有一句。怎么从来没发现“金刚经”是佛说的?

金刚经为什么不是佛说的?

我们现在所能接触到的佛经,最早结集的佛经是佛陀的弟子阿难背诵的。如果你确定佛经是否是真的,可以先到《阿含经》中寻找答案。起码“伪经”不会出现在《阿含经》中的。

佛说了那么多经,都是真的吗?一辈子怎么能说那么多东西?

从历史上看,所有的佛经都是佛陀圆寂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在硬核佛学典籍《大毗婆沙论》

《金刚经》后面有一句话,佛陀对须菩提说,大意是我一辈子没有说过任何法,一句也没说过。原文在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真谛是事物的本质。

比如说,我们在听老师讲课,那么听到的内容是不是老师讲的?

从俗谛层面讲:当然是老师讲的。

从真谛层面就不好回答了,因为真谛超越言说,它在表达无法初级的地方,只能尝试逼近。

“真谛”有一点“看山不是山”的逻辑:你看到的山只是表象,跟你在大众媒体中看到的山差不多,只是一种显现而不是真实。

所以,近似真谛的回答可以是这样的:这些内容不是老师讲的。

具体来说,所有讲对的地方,都不是老师讲的。讲错的地方,是老师讲的。《金刚经》真正的内容,不是我讲的;《金刚经》以外的内容,是我讲的;一切干货,都不是我讲的;夹带的私货,是我讲的。

董仲舒《春秋繁露》曾经说过一句话:“《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也就是经典的训诂、解释、表述没有确切的。

从这个角度看,“如是我闻”,就是说我是转述的,讲的对就是转述。一个转述者,没有资格把他转述的东西据为己有。就如同物理定律不是老师的。但是如果物理定律讲错了,这是老师填上去的。

难道错误都是自己的吗?

从上面来看,既然转述的正确见解都不属于我,是不是我全是错的?我为什么会有错误的理解呢?我是受了谁的影响理解错的?

这样一思考,会发现,我转述发生的错误见解,其实也不属于我。是我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缘和合,才产生的。没有任何见解真正属于我,它们知识看起来暂时属于我。

从俗谛上看,论文的署名,奖励的颁授是属于这个名号的。

从真谛上看,当它一旦见了光,就不属于这个名号了。

这就是缘起、性空。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暂时出现的,其本身并没有恒常独立的实体。

我们都是转述者

本质是拒绝信息压缩,用下位层级的变动来解构上位概念的存在。

所以,我们都是真理的发现者,逐渐逼近真理而非创立什么。从这一点看,佛可能也是一个觉悟者,而不是一个创造者。理解这一层,就可以看淡,放弃了执着心。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足够谦卑的去尽可能找到智慧,公布出来。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