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来信》学习笔记5:如何选择高校?

·

,

无论是留学、还是国内升学,都是可能影响一个人在某个阶段发展的抉择。很多人相信张雪峰,但是只有这一个张雪峰。所以这里给出一个选择高校的内容,供参考。

选择高校的几个因素

1、本科去读名校的原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很多知识获取已经易如反掌。

在⼀所好学校,会碰见很多聪明⼈。在你遇到这些⼈之前,你⽆法想象他们有多努⼒,以及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有多么不同。这⾥的氛围⿎励你成为最好的⾃⼰。将在⼤学⾥,结交终⽣挚友。

然而,名校中不仅可以遇到很多名师,更重要的是会遇到很多成功的企业家、金融界和政府里的要员。他们有时无意间讲的几句话,可能让你受益匪浅,他们的见识远超一般人。许多校友已经并将继续取得成功,位居⾼位。这些⼈会帮助你找到⼯作,这个社交网络会很厉害。

况且,孩子在有了自主意识之后,一定不会听父母话,只听外人的话。这是一个正常的情况。所以,接触一些优质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考的分数很高,能够上985高校的,那就一定要去985高校。而211高校的情况,就需要把下面的内容纳入范围。

2、去外地还是留在本地

大学中上课很重要,但是一个共识是,大学本科生处在人类接受知识能力最强的年龄,如果能够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能够开阔眼界,那么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很多高校有国内甚至国际交流计划,能够尽可能的了解世界。

对于⽗母和学⽣来说,让孩⼦待在家附近可能很诱⼈,因为这样更舒服,但这样做对双⽅都不利。从我的个⼈经验来看,如果学⽣在周末回家,⽐如出于个⼈喜好/⽗母的压⼒,就失去了与同学建⽴联系、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

当然了,如果外地的经济条件不好,对行业不太友好,那么就留在家乡比较不错。总而言之,在中国境内,以自己高中生活的地区作为参照系,以“人往高处走”的思路选择地域环境。例如说如果一个人高中生活在发达省份地区的四线城市,那么就去该发达省份的省会是比较不错的。反之,如果你生活在某个直辖市,然后报考的学校在西部四线城市,那么这样的选择就不会太好。

如果你的⽗母认为你还不够成熟,不适合去国外上⼤学,这更应该成为你通过改变⾃⼰,承担更多责任的动⼒。

3、相信专业人士的力量

虽然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但是父母的教学方式是依靠身教为主、言传次之才是正确的。而师父带徒弟的教法效率较低。

现代社会中,本科生的学习和研究生的学习是不一样的。不能混同这个过程。本科生的学习就需要通过不同的理论家老师成系统性的教育。而研究生的学习不需要掌握所有和行业有关的知识,因为很多行业知识是跨领域的知识。

换句话说,研究生是一个好的实践者。这个区别后续再说。

4、不要被政治因素所困扰

求知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如果不考虑经济因素, 单纯从求知的⾓度讲,因为⼀些政治因素,就放弃了到国外好⼤学求知的可能性,真的挺可惜的。 当然,我这⾥讲的是求知本⾝的价值,不包括在国内上不了好⼤学,想出国⾛捷径、混⼀张⽂凭的情况。

冷知识

1、美国的几所商学院基本没有本科商科学问。哈佛的HBS、宾⼣法尼亚⼤学的沃顿商学院、MIT的斯隆管理学院以及斯坦福商学院,都在美国。 美国⼤部分⼤学没有本科的商科学位,⽽提供商科学位的美国顶级名校,基本只有MIT、沃顿和西北⼤学。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