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课堂》学习笔记(1):单向度的人该怎么办?

被现代技术控制产生的孤独

美国社会学家Herbert Marcuse从社会控制角度提出:人们在物质如此丰富的环境中感到孤独,是因为人们被现代技术所控制。现代技术重新塑造了人们关于“需求”的认知,我们的需求反过来被产品所决定,进而我们的选择被局限在流行的消费形式中。最终陷入了“单向度生活”。

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已经产生了实行社会控制的核心机制。即技术不再中立,而被用于社会控制、意识形态塑造,使人们失去批判性思维、逐步开始接受既定的社会秩序,并且通过消费和技术进步填补资深的孤独和不满。

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和现代技术创造了多余的,让人们感受到幸福舒适的商品需求。通过“购买”的方式或者“算法操控”的被动方式接受现在的生活方式,掩盖了人类本质的情感需求。所以问题的根源在于的整个社会结构如何塑造理解和体验社交的方式。

举个例子

比如朋友们开始讨论“今天去做什么”?

1、打开点评软件和网络生活社区;

2、查看软件中推荐的部分,然后从这些推荐中做出选择;

3、打卡拍照留念。

技术通过“使人失去反思的能力”的隐形控制方式,控制人的思维。造成社交活动的浅薄化、商品化、扁平化、被控制化。

——严飞

如何打破这个孤独

技术控制了人,是因为人们缺少批判性思维,全盘接受了技术逻辑及其塑造的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可以改变:从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

比如说,感到孤独的时候,就可以尝试一下写作、艺术创作、手工、组织活动等等。

线下活动的时候,往往很热闹,但是回到家中还是会有难以名状的孤独。设定一个“无屏幕时间”,多交流观点,不关心合影是否好看,而是以有益于自我更新,增进关系少看手机。这种能够让人有深度体验

如果是一个人也无妨,就在城市中随便走走,探索的乐趣和惊喜会刺激到自己的神经。

被社会学家认定无效甚至有害的活动

1、社交平台点赞、评论、结交朋友、聊天解闷;

2、购买“治愈系”产品,如陪聊服务、刷短视频、玩游戏;

3、社交媒体发布自己的生活、P过的照片以获得点赞;

4、网络短剧中磕CP;

5、消费文化驱动,具有表演性质发生在线下的活动,如“打卡网红店”

6、特种兵旅游。到一个地方打开软件查攻略,然后按图索骥找到网红店,打卡拍照就当自己来过了。

总结

1、将自己从技术的消费者转变为技术的生产者模式;

2、牢记上述六个有害的模式,用有益的方式,例如写笔记、创作书法等方式拿回自己的注意力和时间;

3、学习批判性思维,让自己逐渐摆脱APP的控制。

评论

《“《社会学课堂》学习笔记(1):单向度的人该怎么办?”》 有 1 条评论

  1. 新加坡大浣熊 的头像
    新加坡大浣熊

    在这个课程过程后,我都觉得有一个很大的一个收获,那就是从这里边我们也可以反思一下。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微博,小红书,还有一些其他的社交媒体软件会那么极致的给人推荐一些比如说热搜排行榜啊还有类似于推荐之类的或者所谓的精选。我很清楚的意识到一个事就是媒体包括这些技术我是可以被操控的他不是中立的所以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候一方面我们要用积极的信息来源,来去对抗他。另一方面,我也需要去认清楚他的本质,如果认不清这个本质的话,那我觉得这个事情就是像之前对于社会的理解,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存在一种滤镜感。这个滤镜让我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观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